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 道光二十八年(一八四八)台灣府知事蔣毓英在學甲堡北門嶼,即現在的台南縣「北門鹽場」的「北門鹽田」開闢曬鹽場。
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 引海水進鹽田,將水分蒸發,就是晶瑩剔透的結晶鹽,我們叫它為「曬鹽」。
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 鹽田分布:蚵寮地區鹽田主要分布於王爺港鹽田(蚵寮北邊)、武德會鹽田(蚵寮南邊)
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 傳統曬鹽的方式:

1.引水納潮--打開水門,引進海水,注入大蒸發池。

2.大池蒸發--池分五圻,沈澱雜質,析出鐵質,水車抽入小蒸發池。

3.小池蒸發--滷水蒸發,析出石膏,濃度飽和,注入結晶池。

4.結晶成鹽--鬆鹽,耙龍,挑鹽,堆鹽。

五、           鹽攤分為土盤和瓦盤:北門鹽場所屬的各鹽田,清一色瓦盤鹽灘

六、           曬鹽先決基本條件有四:一、要有久晴高溫的天候;二、鹽灘的黏砂度要合宜;三、鹽灘的面積要廣大平坦;四、海水含鹽度要濃厚。

七、           鹽的產品

精鹽

健康低鈉鹽

健康美味鹽

洗滌鹽

健康沐浴鹽

鹹性超效牙膏

鹽皂

鹽磚

 

 

八、           蚵寮鹽田風光